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2016年度科研研发技术和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作者: 来源: 2016-12-20

1.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一是示范推广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模式,2016年在天津市规模化养殖场推广养殖废弃物种养一体、循环利用、沼气工程等处理利用技术模式170余处,选择典型养殖场开展长期监测和效果评估,进一步优化养殖废水处理、厌氧发酵和种养循环等关键技术。二是初步构建了规模化养殖场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在天津、河北和山东等地规模化猪场、奶牛场和蛋(肉)鸡场开展养殖环境长期定位监测,通过优化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技术、提升监测设备,初步构建了适合不同养殖类型、圈舍结构和监测对象(废弃物、气体)的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2.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取得新进展。围绕“镉在农田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归趋与安全控制”的核心目标和科研任务,“我国南方地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 协同创新行动进展顺利。开展了对土壤重金属镉具备高效敦化修复材料—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巯基修饰海泡石和巯基修饰坡缕石在镉污染酸性水稻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表明0.1%的施用剂量(仅为常规钝化材料用量的1/5~1/10)就可以使轻中度镉污染土壤糙米镉含量降低至0.2mg/kg以下,修复效果极其显著。开展了水分调控、品种筛选、根施及叶面喷施Se肥等技术措施修复As、Cd复合污染水稻的效果及其相关机制研究。开展喷施锌肥对镉低积累油菜安全优质生产的调控效应与机理研究,表明镉污染能够显著抑制油菜的生长,降低其叶绿素含量,降低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其根系形态;实验中的两个油菜品种对镉胁迫的反应程度不同,添加中低浓度的锰可以有效缓解镉对油菜生长、叶绿素以及光合作用的胁迫,但是添加高浓度的锰反而增强了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以筛选鉴定的链霉菌TJ430、耐镉固氮蜡样芽孢杆菌M4和伯克氏菌B418作为菌种材料,开展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再次验证了混合菌剂对水稻T705镉积累的抑制作用。同时,开展了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对根际微生物抑制水稻体内重金属镉转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3.农业资源环境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取得新突破。土壤墒情预报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建立了平衡法、统计法、差值统计法、比值统计法、间隔天数统计法和移动统计法等6个土壤墒情诊断模型,利用该系统对全国400个县2012年-2015年的土壤墒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挖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诊断准确率可达到75%以上,诊断误差基本可控制在3%含水量以内。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有序开展。完成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的条锈病、赤霉病、粘虫、稻瘟病、两迁害虫等五种病虫害数据录入、整理工作,并建立了数据库;开始进行了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的研究工作,已申请软件著作权2部,现已提交并审核通过。田重金属污染中期预报研究初见成效。建立了农田重金属中期预报模型,并已基本形成软件产品,现已经开始与部分省级农业环保部门接洽,准备开展有针对性的研发与服务工作,已申请软件著作权1部,现已提交并审核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基于公开发表的期刊资料,对测土配方施肥大田作物(水稻、小麦、玉米)“3414试验”数据进行系统挖掘,建立了以肥料转化率为参数的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和指标体系,预计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一部(中国土壤肥力变化与大田作物生态平衡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4.农业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根据历史监测结果中污染物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和点位基本属性,合理估计新布设点位代表区域的边界及其面积,确定点位合理性和代表性评价指标,改进指示克里金方法,确定加密布点区域继续完善了监测属性数据的审核,对原有数据审核系统,增加了背景值比照审核模块、不合理组间差异审核模块、农产品监测数据审核模块等,对监测数据的空间审核方法进行了研究和突破,针对土壤与农作物污染物含量对应关系不明显,传统的概率统计方法和多元回归方法无法准确预测农作物中污染物含量是否超标的问题,引入地区历史超标率的先验指标,并结合现今最为流行的LDA大数据主题模型,开发新的产地安全评估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在环境因子危害评估方面的实际需求,利用创新工程支撑开创性探索性研究,重点在土、水重金属运移动力学、有机污染物快速甄别检测、纳米环境环境毒理效应,农田重金属来源解析等方面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并通过团队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5.乡村污水处理示范与推广取得显著进展。建立了天津宁河科技创新工程示范点、于桥水库面源防控示范点。以“控源、减排、拦截、净化”为总体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区域内农田氮磷控源减排、农田径流污染综合控制、农业污水生态处理等综合防治工程建设,以高生物量的速生乔灌草为基础,确定最佳缓冲带宽度以及最佳植物配置方案,研究沿库氮磷生态缓冲带构建技术,集成组合生态沟渠和生态缓冲带等工程技术,建立多层次、高效率的氮磷拦截工程系统,全面提升研究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能力。

6.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农业研究取得新进展。针对提升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问题,在山东开展了集约化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集成了生物多样性利用及农田生态景观构建技术、土壤保水固碳培肥技术、化肥替代与减施增效技术、作物高产栽培与节水技术、农田病虫草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等农田生态系统高效管理技术模式。构建了集约化农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提出了提升农业生态功能的理论体系、关键技术与政策措施。  通过玉米与花生、大豆、谷子、高粱等不同作物,不同玉米和小麦品种间间作,二月兰、紫云英、紫花苜蓿、毛苕子等绿肥作物种植,农田四周田边花草带和生态廊道建设等多种种植布局,打造了高低错落、色彩多样的农田立体景观带,增加了农田生物多样性,为有害生物的天敌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及传播,可改变农田沟渠杂草丛生,水体污染的现象,美化了农田环境,有效提升了农田生态系统功能。 同时也围绕农业生态领域创新目标,申请并获准2016年11月10—11日在北京以“农业生态功能评估与开发”为主题举办香山科学会议。会议议题针对我国农业生态功能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梳理评估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承载力,探讨农业生态功能价值、保护红线、分区分类分级管理策略、开发构建农业生态屏障体系等焦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议措施并达成共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