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所记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赵子定
作者:宋潇 王农 杨殿林 来源:综合办公室 2024-07-03
编者按:
四十五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四十五载筚路蓝缕,风华正茂。
2024年,是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建所45周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几代环保所人艰苦奋斗、苦干实干,为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值此建所45周年之际,我们与多位环保所老领导、老专家进行了访谈,回顾环保所各个历史时期艰苦创业、爬坡过坎、蓄势聚能的发展历程,陆续推出“环保所记忆”系列访谈录。“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让我们继承和弘扬前辈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共创研究所美好明天。
环保所记忆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赵子定
赵子定,女,1936年生,四川北碚人,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59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先后任天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粮食作物室主任,天津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土壤生态室主任、工程师,农牧渔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环境影响评价室主任。其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区域农业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论的研究》获1990年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曾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直属第三支社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
(以下为访谈实录,略有删减。)
我老家在重庆,高中时投奔哥哥来天津读书,后考入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又分配回天津工作,可以说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1959年我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杨柳青农场、天津农科院和天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从事科研工作,1984年调到农牧渔业部环保所,任环境质量评价课题组组长,后任环境影响评价室主任,并先后评上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技术职称。在所工作期间,我主要科研方向为农业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研究;曾主持几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天津市级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十余篇,进行了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将国际资金重新引入中国。受世界银行资助,我接触到国际社会EIA(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系统训练并进行相关工作,主持了多项世界银行项目。
1987年,我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区域规划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学术讨论会作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探讨(自然环境评价)》。1990年,我为第一完成人《区域农业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论的研究》获得了农业部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以区域综合生产力为核心,从大农业系统出发,共设置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农业气候三个子系统。从自然环境质量状况与环境质量经济状况主线入手,从理论、程序及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整体研究,协调分析环境质量与经济效益目标,为区域发展规划及战略决策服务。经专家委员会鉴定,该农业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适用性等方面均与传统EIA相比有显著的提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90年,我主持“化纤污泥用于园林绿地效果及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据当年统计,随着我国石油化纤工业发展,全国每年产生化纤污泥约5千吨,仅天津石化公司每年就产生300余吨,急需对其进行处理。受天津石化公司委托,我们采用高温堆肥生物发酵技术,对化纤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其肥料利用价值。该成果登记为天津市科技成果92186号,并收录于中国技术成果大全。由于化纤污泥堆肥技术的成功,1991年,天津市科委投资75万元,探究城市污泥应用技术。我主持天津市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城市污泥堆肥及园林绿地应用技术的研究”, 1992年12月完成小试成果,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依托于天津石化公司排水厂,于1998年底完成课题中试,建立了年处理脱水污泥 3000吨的生产线,在小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了堆肥工艺参数。试验获得的污泥堆肥特征特性稳定,但径流和渗滤水中硝酸盐超标是主要污染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污泥堆肥用量控制在50吨/公顷以内,不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明显不良影响;适量的施用污泥堆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园林绿地植被的生长发育,而且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不会对径流和渗滤水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可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1980年,我国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世行资金也在后续逐渐进入国内,在农业、环境与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资助。由于我们有技术上的优势,承接了较多世行资金相关的项目。我主持世行 “农业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编制项目(JGF1-8)期间,受世行邀请,与国家环保局开发监督司司长乔致奇先生、国家环保局开发监督司开发处处长薛祥中先生、国家环保局外事处处长程伟雪先生一道,对美国EPA、农业部、世界银行总部进行访问座谈,在田纳西州和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进行学习、参观,对国际社会金融机构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公众参与、损益分析与风险评价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美国EIA制度的应用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并在1994年完成了《中国农业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编写。
1993年,我参与国家环保局主持的世界银行资助中国红壤二期开发利用项目,组织专家对项目区五省(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广西)进行实地考察,其建设内容涵盖农业开发、交通、移民等,评价难度很大,我提出了以三大平衡为基础的整体评价方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专家鉴定后,达到了世界银行与国家环保部的要求,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该报告将农业环境影响评价由方法学研究推进到了实践阶段。做该项目时,我们跑遍了南方五省,南方的天气潮湿,阴雨连绵,有的地方道路泥泞,非常难走,我们冒着雨去考察,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后来这个项目做得很好,我们所也在此基础上,申请并获批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当时农业环境保护这门学科刚刚起步,我们做的这些工作要综合农业部、环保部、水利部三部门的要求,但都得到了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
1999年,我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农业灌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获得农业部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在总结国内外近20年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我国半个世纪干旱、半干旱、半湿润与湿润地区灌溉的环境影响,全方位提出灌溉工程评价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成果是区域决策的基础。对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和经济建设有重大作用。
在地方进行调研时,由于我们的工作既关系农业生产,又关系环境保护,农业和环境主管部门都非常认可我们。有一次去杭州工作,负责接待的同志认为我们好不容易来到西湖风景区,一定会去看一看西湖的,但让他们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天我们做好工作计划,第二天就直接去工作了,这一点令地方上的同志非常感动。当时我们年轻完全没有为自己考虑的念头,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就是想要用好的成绩报效国家,我们一点也不怕吃苦。
区域农业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能够不怕苦,不怕难,敢拼敢干,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事业多做贡献。
采访人:宋潇 王农 杨殿林
采访日期:2024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