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推介丨乡村环境规划与评价创新团队
作者:杨琰瑛 来源:乡村环境规划团队 2023-05-19
乡村环境规划与评价创新团队于2019年底成立,现有在编职工9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2人、博士4人、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1人,团队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导向,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绿色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团队定位及主要研究方向
团队面向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色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乡村环境规划与评价、农业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管理机制与政策等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乡村环境规划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协同政策、社会、经济、环境各发展约束要素,构建乡村环境规划与乡村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形成乡村环境规划布局新范式和乡村环境评价的技术标准体系,为乡村环境管理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
乡村环境保护管理与政策研究:围绕乡村振兴、人居整治、绿色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研究农业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与政策,构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农业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制定乡村环境保护及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政策、技术指南和技术规范。
主要业绩
团队成立3年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项目、农业农村部政府采购服务项目等多个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7篇(SCI论文20 篇),其中JCR1区论文 20篇;出版专著 4 部;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 20余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1项。团队积极支撑农业农村部和地方政府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面源污染治理等各项工作,与西藏、宁夏两个省级农业厅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宁夏农业农村厅成立宁夏环保专家站,团队签订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合同经费6000万余元,获得2022年度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优秀团队奖。
代表性成果
一、提出了乡村环境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对策
用InVEST模型评估了典型农业流域于桥水库流域粮食产量、产水量、氮输出、磷输出、固碳量和土壤保持的空格格局,利用聚类方法,得到生态系统服务集,根据6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成结构,将于桥水库流域划分为粮食生产区、水源保护区、森林生态区和综合发展区,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最佳管理措施,并对未来情景进行模拟,提出未来最优规划方案。
二、提出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提出了农业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概念框架,从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农民福祉三个方面构建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数;量化了京津冀地区县域尺度农业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内部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识别了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空间格局和制约因素。
三、提出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方法
选取北方碱性水稻种植区、西北干旱玉米种植区、高海拔青稞种植区、东部典型小麦种植区开展了耕地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规划、实施及评估,涉及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山东临沂市河东区和莒南县、广西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共计5省\自治区、22市、141个县区,形成了“系统布局-总体规划-布点监测-科学试验-集中示范-效果评估”的耕地环境系统规划及评估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全力支撑土壤污染防治,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
科技支撑服务
团队面向国家“乡村振兴”和“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大需求,坚定“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更好发挥智库作用”的工作思路,牵头促成研究所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专家工作站。通过科技支撑、项目拉动、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构建合作会商、项目执行、合作保障、沟通交流工作新机制,积极促进科技与地方经济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撑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团队围绕乡村环境规划、面源污染防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耕地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及效果评估、复垦土地污染调查与地力修复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场地调查、生态论证、环保验收等领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全域、山东、河北、广西、天津等多个省份、自治区提供科技支撑服务,签订合同300余项,合同总金额超过6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