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环保所记忆——原环保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陶战访谈录

作者:姚金玲 周莉 杨殿林 来源:综合办公室 2024-05-14

编者按:

四十五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四十五载筚路蓝缕,风华正茂。

2024年,是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建所45周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几代环保所人艰苦奋斗、苦干实干,为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值此建所45周年之际,我们与多位环保所老专家进行了访谈,回顾环保所各个历史时期艰苦创业、爬坡过坎、蓄势聚能的发展历程,陆续推出环保所记忆系列访谈录。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让我们继承和弘扬老前辈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共创研究所美好明天。


环保所记忆

----原环保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陶战

陶战,男,湖北新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原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长、原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兼任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农业环境与发展》期刊主编、《生态农业学报》顾问等。

1972-1990年,主要从事污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灌区污染调查与评价、污泥农用、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等。自1990年起,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涉及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管理、生态农业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参与起草《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主编《中国农业部门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和《中国农业部门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参与起草《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农业部21世纪议程》,参与国务院关于全球变暖对策的第2工作组工作,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农业措施研究、稻田甲烷排放量研究和我国对国际生物多样性机构的第一次履约报告编写等。1996年被原国家环保局等4部委授予“自然保护区研究先进个人奖”,1997年被原国家环保局授予“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先进个人奖”,同年被原农业部等7部委授予“生态农业研究先进个人”。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以下为访谈实录,略有删减。涉及研究所成立、机构等部分内容,根据历史文件进行补充完善)

环保所的前身是当时中国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所(简称715所)的一个防公害研究室。715所是1965年根据国防科委建议,经国家计委同意,服务国家“三防”即“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需要,设立的农业部直属研究所。三线建设期间,715所在1970年从京城迁移河南新安县。1970年12月26日,周恩来总理接见农林、卫生、外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时指出:“我们不要做超级大国,不能不顾一切,要为后代着想。对我们来说,工业‘公害’是个新课题。工业化一搞起来,这个问题就大了。农林部应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农林又要空气,又要水。 ”上世纪70年代,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环保”概念,搞环境保护主要就是防公害。1971年6月,农林部农业生物研究所划归中国农林科学院管理。1971年 8月,遵照周总理的指示,生物所在原有“三防”任务基础上增加了防公害任务,成立防公害研究组。1972 年成立以“ 防公害”为主要任务的第四研究室,1973 年更名为农业环保研究室。197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生物所农业环保研究室基础上,成立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址天津。

河南旧址全景

新安县城关镇柳湾村山坳里,这里四面环山三面环水,距洛阳站29公里,距新安站2.5公里,紧邻交通要道,符合国防工业建设的布局、厂址选择和工程设计提出来的“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防护按特一级设计由河南省六建负责承建,省三建与省安司负责安装。研究所由于地处偏僻,困难太多。比如,当时好不容易买点玻璃仪器,火车站野蛮搬运,好些都给摔破了,去领玻璃仪器时箱子里好几个都是破的。

天津初建所照片

环保所老大门正面照

回顾 45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所在以首任所长买永彬研究员为代表的多届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艰难开拓,勇毅前行,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建所初期,主要是开展污水灌区农田调查,其中重点是北京郊区,污水灌溉面积大,张家口、西安、大同都设有调查点。当时研究室下面有4个组,土壤组、作物组、水组和动物组。当时我才30多岁,在土壤组担任副组长。我的任务就是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北师大、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合作,开展官厅水库上游的几个省、市、县污水灌区农田调查,当时叫“五毒”,也就是“酚、氰、汞、镉、砷”。我记得开始做的时候就是做这个酚的土壤回收率,取土壤、水样、农作物,因为我们还有一个作物组,我们主要是做土壤、做水,首先土壤里面的加进去多少酚,能够回收多少酚,回收率要合格才行,当时叫做“摸方法”,检测方法花了很长时间,把这个回收率问题基本解决,最后达到70%以上的回收率,就可以了。当时主要是缺乏知识和资料,后来才知道,酚在土壤里面,是个有机物,很容易变化的。还有一部分同志参加在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的污水净化,是落实周总理指示,我们也派人蹲点参加当时的工作。全国污水灌区环境质量普查评价,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5.png

我们所做污水灌区质量普查时,发现需要有背景值才能进行评价。所里承担了我国九省市主要经济自然区农业土壤及主要粮食作物中污染元素环境背景值研究,1987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84年12月,买永彬、顾方乔和我为主编著《农业环境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社会上许多人担忧生态农业是小规模的农业,只适合小农经济或小的生态工程系统状况,不代表将来的发展方向,否认现代农业的根本是高效生态农业。在写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系统地论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书第一章农业环境学导论,阐述了农业与环境的关系、我国农业环境学的发展简史、农业环境科学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新技术在农业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环境土壤学,阐述了环境土壤学研究进展、土壤的环境化学基础、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与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三章农用水资源污染与保护,阐述了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农用水污染与净化原理、农用水资源规划与保护、污水农业利用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章农田大气污染与防治,阐述了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对畜牧业养蚕业的影响、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第五章农药污染与控制对策,阐述了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农药施用的生态效应、农药污染的控制对策;第六章生态农业原理与实践,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我国生态农业的产生、特点及发展趋势、生态农业技术、发展乡镇企业、开发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建设;第七章固体废弃物的农业利用,阐述了废弃物循环的生态学基础、城镇废弃物的农业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及生物转化技术;第八章畜禽饲养与农业环境,阐述了畜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畜牧业的影响、畜牧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策、乳肉蛋等食品中污染物的残留状况、毒物在畜禽体内吸收分布排泄与转化;第九章农业环境监测与管理,阐述了农业环境监测原理、农业环境监测技术、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农业环境管理;第十章生物多样性保护,阐述了生态学基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紧迫性、农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我国的生物多样资源、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农业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7.png

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研究,我们所是国内比较早的、系统地提出这一学科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的单位之一。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除了能供给人类充足的粮食、蔬菜、水果、纤维等农产品,也应发挥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涵养、固碳减排、调节气候的作用,提供农业观光、农业科教等文化服务。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病虫害叠加肆虐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态系统失衡的结果。现代农业的本质是生物多样性农业。1993年,我针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提出农业部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中责任重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4项紧急措施。一是通过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要进一步明确农业部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管理权限和任务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农业部门要建立多级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组成管理和技术工作班子,在国家统一部署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二是要把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列入国家和部门法制建设和工作计划轨道,在统一组织下开展调查、研究、监测,进一步弄清生物多样性现状,做好保护规划,分轻重缓急实施保护的行动计划,开辟执行行动计划的资金渠道。三是要重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向全民普及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常识,提高保护意识,使保护行动落实到社会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之中。四是要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管理、规划与计划,完善有关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系统,改善执行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工作环节,此外,为了做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强国内和国际合作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要组织推广国内和国际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特别是在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创新的经验和技术。2008年10月,主编完成的《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8.png

45年峥嵘岁月,所里也经历过困难时期。上世纪80、90年代,那个时候研究课题很少,国家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自己养活自己,当时所里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开发了螺旋藻产品研发等。

回顾我们所四十五的工作,从为国家做贡献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农业环保领域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可以无愧地说我们所是打先锋了。未来要继续坚持下去,深化下去。我们不只是监测污染,还要提出治理污染、预防污染的办法,怎么把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推动,这里面有好多事情可做,我们要继续深化下去,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好长期田间生态系统定位监测。当时我们想过,但经费支持不够,现实是不允许的。现在条件好了,研究所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希望所里年轻一代能够在国家推动生态文明战略的支持下,踏踏实实搞科研,为国家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采访人:姚金玲、周莉、杨殿林

采访时间:2023年12月5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