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职工库

林大松

2019-05-23

  

姓名:林大松

出生日期:19777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历:博士研究生

职称:研究员

任现职时间:20211

邮箱:lindasong608@126.com


个人简历

林大松,研究员,产地环境监测与预警创新团队科研骨干,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硕士导师,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导师,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协同创新联盟秘书长,农业农村部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联合攻关组专家,中国土壤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第三届编委,2022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98.09-2002.07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环境保护专业本科学习;

2002.09-2005.07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8.09-2011.07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5.08-2008.06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

2011.07至今在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原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研究方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推广、修复效果评价。

主要贡献:

1、自2012年以来,聚焦耕地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和重点任务,在20个省建立了41个核心试验示范区和技术异地验证试验点,针对耕地土壤污染特征和农业种植特点,开展技术筛选、验证、集成和推广应用。

2、初步完成典型区域修复产品适宜性评价。完成了327个修复产品和55种低积累水稻品种的试验验证,进行了我国典型区域重金属污染修复产品的适宜性评价,选出适宜大面积推广的修复产品。

3、建立典型酸性水稻土Cd污染钝化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技术方法,筛选和确定评估指标,建立了4个准则层和14个评估指标。

42020年以来,在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点区域(云南、广西、湖南、福建等)支撑和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围绕方案编制、效果评估和技术措施落地等方面,开展成果转化与技术支撑服务,技术应用涵盖全国10个省(区、市)的53个县。

5、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专项1项、农业部农业生态环保专项3项、农业行业标准制定1项、成果转化与技术支撑项目7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22篇,参编专著3部;培养研究生15名。

重点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生物炭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阻控效应及生态机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田土壤镉污染原位钝化的长效稳定性及其再释放机制

3)农业行业标准制定项目污染耕地修复技术指南

4)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新产品新技术异地效果验证;

5)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控模式攻关及应用研究。

科技奖励:

12022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第一完成人;

2202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风险诊断的农田复合污染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第二完成人;

3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优秀团队奖,产地环境监测与预警团队,排名第二;

代表性论文:

1Co-application of biochar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promotes rice performance, decreases cadmium availability, and shapes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paddy soi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308 (2022) 119624

2)钝化材料的老化对水稻土中Cd钝化稳定性的影响,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2020年,3802):167-175

3)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年,387):1498-1505

4)土壤营养和污染的人类健康效应,科学,20197106):11-18.该篇文章同时被《新华文摘》2020年第4期全文转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