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协同创新联盟介绍
作者: 来源: 2023-07-07475
【基本情况】
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协同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以下简称“环保所”)牵头,联合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广东省农业生态技术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上海立昌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于2017年9月在湖南省湘潭市宣布成立。
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区域联盟,由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涉农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高校、技术推广优势单位和企业共同参与,旨在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科研协同创新与示范应用,解决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在研究和应用中的重大战略和关键技术问题。环保所为联盟理事长单位,现有盟员单位90家,理事82人、常务理事46人,联盟专职人员3人。
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平台定位及研究方向】
联盟面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需求,构建政府支持、任务牵引、资源共享、激励评价等机制,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协同攻关、加速成果转化与技术应用。
² 构建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研究:围绕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核心技术,开展地上地下相结合的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研究,构建综合解决方案;采用灌溉调控降活、土壤调理降活、作物品种阻隔等治理技术开展受污染耕地联合治理研究,构建相关技术集成模式,并在广西、广东、云南、福建、湖南等地镉轻中度污染稻田的土壤修复中示范应用。
² 对接服务主战场,合力打赢净土保卫战:科技支撑福建、湖北、江苏、广西等地方政府出台省级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在云南、广西、贵州、湖南等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大、任务重的省份开展点对点支撑服务;建立修复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对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修复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² 组建“科研单位+企业”联合体,承接土壤污染防治任务:集成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多方面优势资源,建立“技术创新-集成示范-产业化开发-规模化推广”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广西、福建、云南、广东、山东、江西、浙江等试验地域围绕土壤重金属修复开展综合防控技术示范,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安全利用示范面积达百余亩,筛选可复制推广的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
【科研条件】
联盟建设共享实体示范基地6个,包括环保所湘潭综合实验站(130亩)、云南省安宁市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耕地治理与修复示范基地(100亩)、广西农用地安全利用(港北)示范区(100亩)、云南省禄丰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试验示范基地(50亩)、江苏省常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00亩)和广西受污染水稻产地安全利用技术联合攻关(宾阳)示范基地(100亩),供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开展产品和技术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
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基地
【合作交流】
联盟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等学术期刊围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攻关、新技术新产品突破、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等主题,分别在江苏扬州、贵州铜仁和广东广州举办了多场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参会人员累计达1500余人。
联盟通过现场观摩会、成果展览展示会、技术对接会等多种形式,为科研团队、企业和技术用户搭建科技供需直通平台,加快技术转化与落地应用,先后举办了18场次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会,参会人员累计达8000余人。
【主要业绩】
“十三五”以来,联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授权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10项,编写地方标准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学进步一等奖、农业农村部重大产出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3项。
形成了“一站四区多点”的试验平台体系。联盟依托环保所湘潭综合实验站,及西北、西南、东北和华中等四个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在全国20个省(市区)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建立了41个技术和产品异地验证点,开展修复技术和产品的多年多点效果验证。
聚焦产业需求研发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组织专家指导企业新产品研发,助力企业提质增效,2020年以来,引导和支持联盟成员单位革新生产工艺3项,获得产品登记证书13个,创制3个叶面阻控剂产品,形成生产线8条。叶面阻控剂在水稻和小麦产地推广面积累计达1960万亩,土壤调理剂年产量在8000万吨以上,土壤调理剂产品推广面积累计达1000万亩。联盟组织举办盟员产品竞赛,推进修复产业健康发展,参加竞赛产品包括21种叶面阻控剂和38种土壤调理剂,竞赛产品在广西和云南两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中推广应用近500万亩。
建立了“筛选-评测-推广”联动机制。联盟首次完成技术效果、应用成本、潜在风险等3个目标层7个准则层40余个指标层的安全利用效果评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完成统一评测。先后累计完成196个水稻和小麦品种、58个土壤调理剂产品的集中评测;共筛选出单项修复技术23项、联合修复技术25项;联盟依托4000余条安全利用案例数据,建立了安全利用案例库,提供了靶向技术方案,实现靶向技术推广。
为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参与多个省级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的出台及实施方案编制,助推“土十条”任务完成。科技支撑各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共完成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111个,项目涉及15个省(市区)79个县,累计合同金额2.10亿元。
采用Meta分析明确典型修复材料的适宜推广区域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联系方式】
依托团队:产地环境监测与预警创新团队
联系人: 林大松
联系电话: 13207668024